佩兰
分类:植物 日期:2021-10-07
常用名:
常用拉丁文:
佩兰为菊科(Compositae)植物佩兰的干燥地上部分,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罕见,栽培者多,常生于路边灌丛或溪边,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怕旱、怕涝。气温低于19℃生长缓慢,高温高湿季节则生长迅速。对土壤要求不严,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我国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及陕西均产佩兰
在线留言 常用拉丁文:
佩兰为菊科(Compositae)植物佩兰的干燥地上部分,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罕见,栽培者多,常生于路边灌丛或溪边,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怕旱、怕涝。气温低于19℃生长缓慢,高温高湿季节则生长迅速。对土壤要求不严,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我国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及陕西均产佩兰
常用名:兰草、水香、千金草
常用拉丁名:Eupatorium fortunei Turcz.
佩兰为菊科(Compositae)植物佩兰的干燥地上部分,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罕见,栽培者多,常生于路边灌丛或溪边,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怕旱、怕涝。气温低于19℃生长缓慢,高温高湿季节则生长迅速。对土壤要求不严,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我国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及陕西均产佩兰,日本、朝鲜也有。湖南长沙西汉初年马王堆古墓中曾发现有该种植物保存完好的瘦果及碎叶残片[1]。此种名称较多,北方和江苏通称佩兰,江西、湖北、湖南、贵州通称兰草,北方亦称香草;江苏有时又称八月白,失力草,湖北有时称铁脚升麻或称杆升麻。
采收和收藏
每年可收割地上部分2-3次,在7、9月各收割1次,有些地区秋后还可收割1次。连续收割3-4年。选晴天中午收割,此时植株内含挥发油量最高,收回后立即摊晒至半干,扎成束,放回潮,再晒至全干。赤可晒12h后,切成10cm长小段,晒至全干。
化学成分
1959年从佩兰中分离出橙花醇乙酯、对-异丙基甲苯和5-甲基-2-异丙基苯甲醚3种化合物,佩兰的化学成分随着提取分离技术的提高逐渐被鉴定出来。目前已知佩兰的化学成分包括单萜、倍半萜、植物甾醇、黄酮、苷类、香豆素、生物碱等化合物,主要成分是单萜及倍半萜的挥发油。全草含有挥发油成分1.5%~2.0%,油中棕榈酸、含对-聚伞花烃、橙花醇乙酯、5-甲基麝香草醚、延胡索酸、琥珀酸、甘露醇等;佩兰叶中含邻香豆酸、含香豆精及麝香草氢醌;佩兰花中含蒲公英甾醇、蒲公英甾醇棕榈酸酯、蒲公英甾醇醋酸酯等;佩兰地上部分和根中含双稠吡咯啶生物碱,包括仰卧天芥菜碱,宁德洛非碱和兰草素等[2-3]。
挥发油提取
采用微波法测定佩兰中挥发油含量,不仅操作方便,装置简单,而且反应时间由传统方法的5h减为20 min,所需时间为传统方法的1/15 ,另外挥发油含量由1.83%提高到2.106%。此法提取挥发油安全、迅速、高效[4]。
药理作用
抗炎作用:佩兰干品、鲜品中的挥发油具有不同抗炎效果,毒性相等条件下,鲜品挥发油抗炎作用优于干品挥发油。干,鲜品挥发油均可以增强唾液淀粉酶活性,鲜佩兰挥发油在等体积药物作用下效果大于干品[5]。
祛痰作用:佩兰总挥发油及对-伞花烃具有明显的祛痰作用。
抗肿瘤作用:佩兰属植物中所含的黄酮类及倍半萜内酯成分,在体外实验中表明具有一定抗肿瘤活性。
增强免疫力:佩兰增强免疫力的作用机制可能是诱使转移因子选择性激发和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反应,特异性的将供体的某一特定细胞免疫功能转移给受者,并非特异性的增强机体免疫力的特点,以调整患者机体的免疫状态。
抑菌作用:佩兰超临界CO2挥发性萃取物对细菌、霉菌、酵母菌均有一定抑菌作用,在碱性、酸性环境中尤为明显,作用机制可能由于佩兰挥发油成分的分子结构与生物膜分子结构相似,容易进入菌体内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发挥抑菌作用[6]。
临床应用
佩兰化学成分多样,具有抗炎、祛痰、抗肿瘤多种药理作用,临床常用于冠心病、暑湿感冒、轮状病毒性肠炎或腹泻、口腔溃疡、痰湿型糖尿病等病的治疗。另外,在我国南方常将鲜佩兰叶外用来治疗毒蛇咬伤。
混淆品
佩兰用药历史悠久,品种较多,药典只收载一种,其他均作为混伪品在各地使用。和佩兰经常相混淆的是泽兰、唇形科植物罗勒、菊科植物白头婆、大麻叶泽兰、轮叶泽兰、圆叶泽兰以及短舌紫苑。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有必要对佩兰及其混伪品进行鉴别研究。目前关于佩兰与泽兰已有性状,显微鉴别,薄层色谱及紫外光谱等鉴别方法[7]。
相关产品
-暑湿感冒颗粒:其成分包括藿香、防风、紫苏叶、佩兰、白芷、苦杏仁、大腹皮、香薷、陈皮、半夏、茯苓等,主要用来缓解外感风寒引起的感冒,胸闷呕吐,腹泻便溏,发热不畅等病症。
参考文献
[1]中国植物志
[2]傅立国,陈潭清,郎楷永,等。中国高等植物:第四卷[M].青岛出版社,2000:533
[3]石俊英.中药鉴定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378
[4]鲁建江,王莉,陈宏伟,孙萍. 佩兰中挥发油的微波提取法[J]. 时珍国医国药,2001,(09):774.
[5]吕文纲,王鹏程. 佩兰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5,(03):349-350.
[6]唐裕芳,张妙玲,刘忠义,叶进富. 佩兰超临界CO_2萃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4,(04):104-105.
[7]邬兰,陈科力,孙伟,胡志刚,凃媛,马孝熙,林韵涵,周红. 基于ITS2条形码序列鉴定中药材佩兰及其混伪品[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3,(03):410-414.
常用拉丁名:Eupatorium fortunei Turcz.
佩兰为菊科(Compositae)植物佩兰的干燥地上部分,为多年生草本植物。野生罕见,栽培者多,常生于路边灌丛或溪边,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怕旱、怕涝。气温低于19℃生长缓慢,高温高湿季节则生长迅速。对土壤要求不严,以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我国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湖北、湖南、云南、四川、贵州、广西、广东及陕西均产佩兰,日本、朝鲜也有。湖南长沙西汉初年马王堆古墓中曾发现有该种植物保存完好的瘦果及碎叶残片[1]。此种名称较多,北方和江苏通称佩兰,江西、湖北、湖南、贵州通称兰草,北方亦称香草;江苏有时又称八月白,失力草,湖北有时称铁脚升麻或称杆升麻。
采收和收藏
每年可收割地上部分2-3次,在7、9月各收割1次,有些地区秋后还可收割1次。连续收割3-4年。选晴天中午收割,此时植株内含挥发油量最高,收回后立即摊晒至半干,扎成束,放回潮,再晒至全干。赤可晒12h后,切成10cm长小段,晒至全干。
化学成分
1959年从佩兰中分离出橙花醇乙酯、对-异丙基甲苯和5-甲基-2-异丙基苯甲醚3种化合物,佩兰的化学成分随着提取分离技术的提高逐渐被鉴定出来。目前已知佩兰的化学成分包括单萜、倍半萜、植物甾醇、黄酮、苷类、香豆素、生物碱等化合物,主要成分是单萜及倍半萜的挥发油。全草含有挥发油成分1.5%~2.0%,油中棕榈酸、含对-聚伞花烃、橙花醇乙酯、5-甲基麝香草醚、延胡索酸、琥珀酸、甘露醇等;佩兰叶中含邻香豆酸、含香豆精及麝香草氢醌;佩兰花中含蒲公英甾醇、蒲公英甾醇棕榈酸酯、蒲公英甾醇醋酸酯等;佩兰地上部分和根中含双稠吡咯啶生物碱,包括仰卧天芥菜碱,宁德洛非碱和兰草素等[2-3]。
挥发油提取
采用微波法测定佩兰中挥发油含量,不仅操作方便,装置简单,而且反应时间由传统方法的5h减为20 min,所需时间为传统方法的1/15 ,另外挥发油含量由1.83%提高到2.106%。此法提取挥发油安全、迅速、高效[4]。
药理作用
抗炎作用:佩兰干品、鲜品中的挥发油具有不同抗炎效果,毒性相等条件下,鲜品挥发油抗炎作用优于干品挥发油。干,鲜品挥发油均可以增强唾液淀粉酶活性,鲜佩兰挥发油在等体积药物作用下效果大于干品[5]。
祛痰作用:佩兰总挥发油及对-伞花烃具有明显的祛痰作用。
抗肿瘤作用:佩兰属植物中所含的黄酮类及倍半萜内酯成分,在体外实验中表明具有一定抗肿瘤活性。
增强免疫力:佩兰增强免疫力的作用机制可能是诱使转移因子选择性激发和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反应,特异性的将供体的某一特定细胞免疫功能转移给受者,并非特异性的增强机体免疫力的特点,以调整患者机体的免疫状态。
抑菌作用:佩兰超临界CO2挥发性萃取物对细菌、霉菌、酵母菌均有一定抑菌作用,在碱性、酸性环境中尤为明显,作用机制可能由于佩兰挥发油成分的分子结构与生物膜分子结构相似,容易进入菌体内而抑制微生物的生长,从而发挥抑菌作用[6]。
临床应用
佩兰化学成分多样,具有抗炎、祛痰、抗肿瘤多种药理作用,临床常用于冠心病、暑湿感冒、轮状病毒性肠炎或腹泻、口腔溃疡、痰湿型糖尿病等病的治疗。另外,在我国南方常将鲜佩兰叶外用来治疗毒蛇咬伤。
混淆品
佩兰用药历史悠久,品种较多,药典只收载一种,其他均作为混伪品在各地使用。和佩兰经常相混淆的是泽兰、唇形科植物罗勒、菊科植物白头婆、大麻叶泽兰、轮叶泽兰、圆叶泽兰以及短舌紫苑。为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有必要对佩兰及其混伪品进行鉴别研究。目前关于佩兰与泽兰已有性状,显微鉴别,薄层色谱及紫外光谱等鉴别方法[7]。
相关产品
-暑湿感冒颗粒:其成分包括藿香、防风、紫苏叶、佩兰、白芷、苦杏仁、大腹皮、香薷、陈皮、半夏、茯苓等,主要用来缓解外感风寒引起的感冒,胸闷呕吐,腹泻便溏,发热不畅等病症。
参考文献
[1]中国植物志
[2]傅立国,陈潭清,郎楷永,等。中国高等植物:第四卷[M].青岛出版社,2000:533
[3]石俊英.中药鉴定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378
[4]鲁建江,王莉,陈宏伟,孙萍. 佩兰中挥发油的微波提取法[J]. 时珍国医国药,2001,(09):774.
[5]吕文纲,王鹏程. 佩兰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5,(03):349-350.
[6]唐裕芳,张妙玲,刘忠义,叶进富. 佩兰超临界CO_2萃取物的抑菌活性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4,(04):104-105.
[7]邬兰,陈科力,孙伟,胡志刚,凃媛,马孝熙,林韵涵,周红. 基于ITS2条形码序列鉴定中药材佩兰及其混伪品[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3,(03):410-414.
在线留言